指导老师:易路锦
队长:23美师1班王玥
队员:23艺科1班姚天爱、23美师2班吴玥、23美师1班袁文玥、23美师2班施涵曦、23美师2班倪一云、23美师2班陆怡、23美师1班李若寒、23美师1班方菲、23美师1班周鸿慧、23美师1班周梦琪、23美师1班王铃焙、23美师1班谢易辰、22音乐1班郑雨茜、23美师2班吴文雅
为丰富社区少年儿童暑期文化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7月14日至7月25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童心绘梦实践小分队来到留下街道石马社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花季蜜码”暑期夏令营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专业特长,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观察生活、表达想象,通过趣味绘画、创意手工、色彩实验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增添缤纷的艺术色彩。

1、《我的名片》
作为本次实践课程的第一节课,并且学生多为5-9岁的小朋友,只能进行简单绘画和手工。孩子间有的是好朋友、亲人,但有的还不认识,并且志愿者们也与小朋友刚相识,不了解小朋友性情。以公司职员的身份给小朋友立人设,职员佩戴名片和挂牌卡套,课程新颖有趣,在情景演绎中知道名片的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设计名片。绘制名片,要求内容有卡通自画像、姓名、年龄、性格、喜好,上课时随身携带。让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有最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写下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也可以让小朋友认识自身。


2、《制作特色书签》
作为本次实践的第二节课,结合5-9岁的年龄段,队员选择了较为轻松简单,且有创意的书签课程内容作为导入衔接,教他们通过折纸、剪贴和绘画的多重结合,制作创意书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且便于操作。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发挥创意,更能引导他们将漂亮的书签使用在生活学习的点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拓展知识面,享受阅读。


3、《稻香》杯子舞
杯子舞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近年来在校园和各类活动中备受欢迎。它融合了节奏、动作与团队协作,不仅能培养参与者的节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稻香》是一首旋律轻快、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其积极向上的歌词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非常适合改编为杯子舞,希望能用音乐以及这样独特的课堂丰富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


4、《纸间生花》对称剪纸艺术课
《纸间生花》课程设计以“对称美”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小朋友们探索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课程从欣赏剪纸短片引入,激发兴趣并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随后,示范对称剪纸技巧,让小朋友们从简单的花瓶轮廓入手,逐步添加镂空花纹,完成个性化创作。在剪花朵环节,通过学习组合不同形状的花瓣,最终将花朵与花瓶结合,形成完整作品。课程注重动手实践与创意表达,通过志愿者一对一辅助,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5、《植物敲染,拓留绿影》
以“自然+非遗艺术”为核心,带着孩子们开启奇妙创作。孩子们选喜欢的植物动手,把植物摆白布袋上,用胶带固定,拿安全小锤子轻轻敲,让植物把色彩形状“印”在布袋上。最后,还可以用彩笔添点小装饰,让它更特别。把植物敲染作为课程内容,就是想带着大家发现自然的奇妙,了解传统非遗,用锤子和白布把这份自然的美好“拓印”下来,收集属于孩子们眼里的有趣自然世界,把夏天的绿影永远留住~


6、《携手护地球,手印绘蓝天》
环境保护在当今的社会尤为重要,所以要强化公众环保意识,传递“地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小朋友们现将一个美丽的地球画在瓦楞纸上,然后再用黏土模拟地球上的陆地部分,加上一些漂亮的小花和小草,就能做出一个呼吁大家保护地球的作品啦!通过创意艺术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并通过一些综合的艺术形式,把环保意识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7、《奇幻西瓜世界》
《奇幻西瓜世界》绘画课聚焦西瓜房子、游泳池、乐园等创作。先展示西瓜结构图片,引导观察皮纹、瓤色、籽形,再结合半圆、月牙等切法图,联想建筑形态(如半圆西瓜当屋顶、月牙做泳池边缘)。分组讨论“西瓜房子的门窗用什么做”“泳池里有哪些西瓜造型设施”,鼓励用西瓜元素设计滑梯、秋千等。提供彩笔、画纸,示范用弧线画圆顶房屋,红瓤铺泳池底,黑籽点缀细节。最后让孩子展示作品,描述乐园里的趣味场景,在绘画中强化观察与想象,感受创意乐趣。

8、《彩色玻璃窗》
这个夏天,小朋友们变身艺术大师,亲手制作哥特式玻璃窗。第一环节是窗花结构设计,小朋友们先观察哥特式建筑的尖拱、玫瑰窗等经典元素,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精美的窗框轮廓,再巧妙地运用点、线、面的组合丰富细节。第二环节是彩色玻璃创作,队员们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透明塑料片,模拟真实的彩色玻璃效果。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色调——温暖的红色、神秘的紫色或清新的蓝色,用颜料在“玻璃”上挥洒创意。当阳光透过这些色彩斑斓的窗花时,光影交织,仿佛将古老的教堂玫瑰窗搬进了课堂!孩子们在创作中既感受了中世纪建筑之美,又激发了无限创意。


9、《我的理想》
“描绘理想,启航未来”,借助手工创作形式,助力儿童思考、探索并展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点燃理想火种。5-9岁儿童,此阶段儿童想象力丰富,正处于职业认知和理想萌芽的关键时期。让小朋友分享“最想成为的人”及原因(医生、老师、画家、工程师、消防员......)“如果你的理想职业有颜色,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你的理想职业可以用什么来装饰?”通过制作“理想拼贴手工”DIY,选择一张彩色纸贴在卡纸上作为背景,先在彩色卡纸上画出人物再剪下来贴上去,最后装饰。通过描绘理想、制作相关作品,小朋友会对未来产生具体的憧憬,这种憧憬会变成一种小小的勇气,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这门课不只是让小朋友说出“我想做什么”,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想法很重要”“为喜欢的事努力很快乐”,悄悄在心里种下一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种子。

10、《我的自画像》
以“同学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材料准备需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等自然材料,以及白纸、胶棒、彩笔等创作工具。制作步骤通过视频演示教学。课程还设置作品欣赏环节,最后留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树叶拼贴创作融入大自然的自画像,将自我认知与自然材料结合,培养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11、《DIY特色书皮》手工课
以趣味开场,用问题引入书皮的作用,激发小朋友兴趣,引导小朋友互动。准备好不织布、胶水、剪刀等材料,先示范简单书皮做法,如用不织布包裹书本,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让小朋友动手尝试,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可在书皮上做其他装饰。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完成后,请每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想法。最后总结,强调书皮能保护书本,希望他们爱护书籍,同时表扬大家的创意和努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12、《螺钿画》
本课程以“夏日主题非遗螺钿体验”为主题,通过“知非遗、学技法、创作品”三环节展开。首先引导小朋友们在5分钟内认识螺钿的霓虹光特色及其国家宝藏非遗身份;随后以四步口诀教学:1、画简笔轮廓(鱼/浪等)。2、先在黑色卡纸上涂上需要的颜色。3、教涂儿童白胶。4、粘上准备的贝壳(厚贝贴主体+薄贝碎贴光影)。5、对整幅画面进行细节调整。使用预磨贝壳片、安全塑料镊、黑卡纸、白胶等材料,学员将完成螺钿书签或小画,并延伸思考现代应用,在趣味中感悟工匠精神,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13、《铅笔字特色课程——书法台灯》
作为本次课程的创意实践环节,针对5-9岁孩子的书写兴趣和动手能力,我设计了“书法台灯DIY”这一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手工的艺术课程。通过基础铅笔字教学,让孩子们掌握汉字的结构与笔画,再引导他们将书写作品融入台灯设计,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光影艺术品。课程以趣味互动为主,结合书写、和简单电路组装,既锻炼书写能力,又激发创造力。完成后的书法灯不仅是实用的照明灯,更是孩子们自豪的书法作品展示,让他们在光影交错中感受汉字之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对书法的热爱与审美情趣。

14、《鹅卵石上的自然艺术》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自然与环保,设计以“自然共生”为核心,许多小朋友对于石头对自然保护的作用不是特别了解,通过鹅卵石绘画串联自然认知与环保实践,在手工实践的同时,学习石头的作用。首先通过视频导入,告诉他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石头,之后进行讲解石头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再建立情感联结:引导小朋友们触摸石头感知自然纹理,激发好奇心,将石头生命史转化为童趣探索。环保理念通过对比体验渗透——强调“只捡拾不破坏”的采集原则,对比塑料玩具与天然材料的环保价值,让孩子理解“创意再生”的意义。手工环节紧扣自然主题,鼓励将石头转化为动植物形象,如瓢虫、树叶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用艺术重构自然之美。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分享他们的创作理念,加深对环境保护的印象。

15、《垃圾变变变》创意工坊课
为了守护“美可王国”的美丽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魔法精灵给了大家三样法宝!第一样是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通过学习,每组学生相互协作随机抽取垃圾卡片,在规定时间内将卡片投入对应颜色的迷你垃圾桶中。第二样是分享互换-变废为宝。展示利用塑料瓶制作的笔筒成品,向学生讲解基础制作方法和创意思路,提供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让学生以饮料瓶这一废旧材料,通过卡纸裁剪,现场尝试制作简易环保手工作品,分享创作思路。第三样是养成节约,环保意识。通过观看短片来激发学生对环保活动的兴趣,培养环保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和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实践感悟
陆怡:为期两周的"花季蜜码"夏令营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虽然准备了不少教案和材料,但实际面对孩子们时才发现,真正的课堂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在两周时间里,我跟着其他老师和志愿者们学习了很多,社区负责老师也经常在课后组织我们进行复盘开会。我也尝试着把学校学到的教育理论用起来,比如在剪纸课上用游戏的方式讲解对称原理,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内心也很受鼓舞。这次实践让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课堂节奏把控不够好,有时候太关注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但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我对"教师"这个身份有了更真实的理解。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用心观察、用爱陪伴的互动过程。特别感谢社区和学院提供我们这样的实践机会,感谢团队伙伴们的帮助。这段经历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吴玥:“花季蜜码”夏令营活动是一次充满意义和幸福的暑期实践活动。第二次和石马社区的小朋友见面,已经能很快融入其中。但这次的小朋友年龄较小,纪律管理和课程安排是一大挑战,这也是考验我们对于额外的事件的发挥能力。略有经验的我这次在团队中担任较重的责任,也是对于我个人进步的提升。担任一周的剪辑任务,实属不易,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增进了我的剪辑能力和对于视频规划和分镜的思考。小老师的身份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耐心,也为我们专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让我们感受了社区活动和团队活动的意义,意识到小小的行为都可以为社区带来影响,促进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王玥:参加石马社区"花季蜜码"夏令营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创作艺术,看着他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天马行空的想象,这种纯粹的快乐深深感染了我。在实践中,我不仅运用专业所学指导孩子们绘画,更在团队协作、课程设计中提升了师范技能。当孩子们骄傲地展示作品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意义。也期待“花季蜜码”活动持续绽放,为社区美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王铃焙:本次暑期实践,我开展“大自然中的我——树叶拼贴自画像”课程。课堂以趣味提问开启,引导孩子们观察树叶形态色彩,结合自我认知创作。孩子们热情高涨,用树叶拼贴出独特自画像,将自然材料与自我表达融合。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启发,当孩子对树叶造型运用存疑时,通过示范、联想自然场景帮其打开思路;与协助老师配合,保障课堂有序。课后和孩子交流创作灵感,感受他们对自然与自我的奇妙理解。这次实践,孩子们收获创意与自然认知,我也提升教学引导能力,被孩子的童真创造力打动。未来会继续探索,用自然艺术课程,陪孩子发现美、表达自我,在他们心中播撒艺术与自然融合的种子。
吴文雅:参与“花季蜜码”夏令营,是我从课本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负责美术课程时,既要引导孩子们用画笔释放想象,又得兼顾课堂节奏与纪律。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呈现出各异的创作状态——有的大胆落笔,有的细致勾勒,我才明白教学不仅要备好内容,更要灵活调整方法。当孩子们举着充满童趣的作品笑闹时,我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这次实践不仅积累了课堂管理经验,更让我对“教师”这个角色多了份敬畏与期待,让我懂得耐心与热忱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也为我未来的成长添了份笃定。
袁文玥:“花季蜜码”暑期夏令营活动丰富且充满意义,第二次参加此次夏令营,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吸取第一次的实践经验,我采用折纸小礼物的奖励方式管理课堂纪律,卓有成效。相较去年,我虽更为严格,但也更愿意静下来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他们携手完成各类手工绘画。同样,我在课程安排上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年龄段,对不同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期两个星期的实践活动里,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收获了宝贵的友谊,更加强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期待“花季蜜码”的持续创新,为社区教育带来新的力量。
周鸿慧:本次石马社区的暑期实践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给我的感悟就是作为老师要有威严,不同类型的小朋友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从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手足无措到学会去应对并解决。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是非常开心的这两周下来虽然累但很充实,每一天都是丰富多彩的课程,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很多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尊重他们的想法,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我体会到,我们作为老师要学会倾听和理解,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们的不同。此次社会实践还锻炼了我的专业能力是对我的师范技能的一次实践,也增强了我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未来,我也会将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延续下去。
实践过程照片






本次实践活动在石马社区公众号等媒体报道(//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Q1MTg3Nw==&mid=2247486914&idx=1&sn=66a687202d0b0a23e1f6db0feeb5af27&scene=21#wechat_redirect)